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书: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,可学习是
云南曲靖的一个小伙火了,他收到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,正和父母在一建筑工地上拌砂浆。
今年17岁的崔庆涛,学文科,高考考了669分,被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录取。
崔庆涛家有兄妹三人,为维持生计,崔庆涛的父母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。直到崔庆涛上初中时,为方便照顾孩子,父亲才回到老家在建筑工地上打零工。两口子已足够努力,可孩子多,用钱的地方不少,一年下来没啥积蓄。
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崔庆涛打小就懂事,以前父母还在外地打工时,只要是假期,他和弟弟跟着父母,夜里3点起床,在大棚里撒鸡粪。
最近一个月,为补贴家用,他和父母在为一户人家新建的房屋做装修。
看到快递员来送录取通知书,浑身是灰尘的崔庆涛弯腰把手洗干净,然后在红色T恤上左擦右擦。他满脸微笑,拿出身份证给快递员核实。
父亲崔茂荣不识字,让妻子念给自己听。许树兰一字一顿念起来:“北京大学录取通知书,崔庆涛同学,我校决定录取你入新闻与传播学院专业学习,请你准时于2018年8月30日凭本通知书到校报到,校长林建华。”
听完,一家人看着录取通知书,喜悦之情溢于言表。
-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?
读书让人的姿态越来越低,眼界却越来越高。
新文化运动领袖,开创中国哲学史的胡适先生认为有三点可以讲:
第一,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,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;第二,为要读书而读书,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;第三,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,应付环境,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。
读完更多的书后,你会发现读书让人的姿态越来越低,眼界却越来越高。
书不会拒绝你,读书是一件很公平的事情,在岁月的流逝中,它会把最美好的运气融进你的生命中。
- 不读书,你拿什么和别人拼?
财富还是智慧?经验还是人脉?这些你都有吗?
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写给儿子《亲爱的安德烈》一书中说:
“孩子,我要求你读书用功,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,
而是因为,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选择有意义、有时间的工作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
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,你就有成就感。
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,不剥夺你的生活,你就有尊严。
成就感和尊严,给你快乐。”
现在的社会现状,混在最底层的绝大多数都是没有读过书的。
不读书,你拿什么跟富二代、官二代拼?
有人说,我天生不适合学习。一个人学习不好,更多的体现了他的综合能力,比如他的耐力、他的意志、他的学习习惯、他的反思能力、他的抗挫折能力,用天生适不适合来作为借口,恐怕不大合适。
毕竟,拿出十多年的时间专门进行学习这件事,在这件事上你表现的很差,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其他方面就能行。
我们越来越发现,不但学习拼不过人家,在其他方面也远远的被落下。
因为你从不主动进步。
不读书的人,永远也无法想象书中蕴藏着的强大力量。不读书的人,思维永远被限制着。
- 拒绝读书无异于自杀
迟早得被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所淘汰。
在互联网时代,知识大爆炸,拒绝读书无异于自杀。比尔盖茨,每年至少两次闭关读书,马化腾自己在演讲中说:“每一年,我都感觉腾讯要垮了,但都挺过来了,如果微信不是我们腾讯发明的,我们现在就要行将末路了。”
一个人最怕的不是丧失了美丽的青春年华,而是缺乏了学习的能力,年华有限,但知识无限。
犹太人有一条代代相传的训诫:
“当你处于穷困潦倒的境地,不得不变卖余物以维持生活的时候,你首先应该卖的是金子、宝石、土地和房屋;而你家中所拥有的书籍,则不到万不得已不可变卖。”
当你用心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后,会更加深刻地感受到——一个成功和优秀的人的背后,必然有一个伟大的人格。
一个人的格局往往决定着未来的高度。而读书,是最能提升一个人格局的通途。
不管你有多么牛,哪怕走遍全球,你所看到的世界仍然是有限的。
世界必须进行无限的延伸,才能让你的人生变得丰富多彩,而看书可以让眼界得以延伸。
读书,是成本最低的投资,是提升自己眼界和格局的最佳途径。
现在,每天抽出半小时,去认识自己,提升自己。
责任编辑: